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600篇
  免费   11533篇
  国内免费   8195篇
电工技术   8834篇
综合类   10506篇
化学工业   12835篇
金属工艺   6937篇
机械仪表   7662篇
建筑科学   7951篇
矿业工程   4246篇
能源动力   2700篇
轻工业   10625篇
水利工程   3018篇
石油天然气   3854篇
武器工业   1672篇
无线电   111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8477篇
冶金工业   3821篇
原子能技术   1522篇
自动化技术   14556篇
  2024年   325篇
  2023年   1720篇
  2022年   4047篇
  2021年   5353篇
  2020年   3724篇
  2019年   2551篇
  2018年   2759篇
  2017年   3146篇
  2016年   2814篇
  2015年   4584篇
  2014年   5696篇
  2013年   6602篇
  2012年   8538篇
  2011年   8766篇
  2010年   8277篇
  2009年   7808篇
  2008年   7884篇
  2007年   7750篇
  2006年   6690篇
  2005年   5367篇
  2004年   3810篇
  2003年   2603篇
  2002年   2486篇
  2001年   2179篇
  2000年   1921篇
  1999年   928篇
  1998年   360篇
  1997年   349篇
  1996年   258篇
  1995年   195篇
  1994年   159篇
  1993年   127篇
  1992年   101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6篇
  1951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21.
在厌氧条件下研究了西南地区一种典型土壤微生物芽孢杆菌Bacillus sp.dwc-2对模拟地下水中U(Ⅵ)的还原行为,重点考察了时间、无机阴离子、腐殖酸(HA)及富里酸(FA)对还原的影响,并利用TEM、EDS、SAED和XPS对还原后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pH=7.0、cNaHCO3=5 mmol/L和T=303 K条件下,Bacillus sp.dwc-2对U(Ⅵ)的还原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24 h内最大还原率为12.2%,此后则随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HA和FA对U(Ⅵ)的微生物还原行为有一定影响,其中HA和FA浓度为25 mg/L时,U(Ⅵ)的还原在24 h最明显,其还原率分别为14.2%和16.2%,但随着HA和FA浓度的继续增加,因在U(Ⅵ)离子与HA、FA形成的配合物表面形成致密的腐殖层,抑制了电子的转移,阻止了U(Ⅵ)的还原。此外,研究表明HCO3-也会抑制U(Ⅵ)的还原。TEM-SAED和XPS分析证实了还原过程中U(Ⅳ)的存在。上述结果可为真实环境中微生物还原U(Ⅵ)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2.
反应堆屏蔽计算中经常出现厚屏蔽、小探测器问题,常规蒙特卡罗方法难以有效解决。基于自动重要抽样(AIS)方法,本文提出了小探测器自动重要抽样(SDAIS)方法,并针对小探测器问题,优化了AIS方法的虚粒子赌分裂算法。该方法在自主开发的蒙特卡罗屏蔽程序MCShield上进行了实现。使用NUREG/CR-6115 PWR基准题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和计算效率。结果表明,SDAIS方法可有效地解决厚屏蔽小探测器问题,相比AIS方法及传统的重要性方法,计算效率提升1~2个量级。  相似文献   
23.
在全国天然气管道“主干互联、区域成网”(以下简称“互联互通”)基础格局逐渐形成的背景下,天然气管网规模日益扩大、管道分支和气源增加,并且分布不集中、输送方向可变,使得输气方案更加灵活,可以更好地解决某些地域的供气紧张问题;但受现有站场和设备的限制,暂不能满足某些多线组合极限工况,使得“互联互通”的初衷难以全部实现。为了使得现有的各输气干线在实现“互联互通”之后可以满足更多的多线组合工况,在分析“互联互通”背景下M管网工况变化的基础上,研发了可以进行水力仿真和压气站方案制订的计算软件,并对3种极限工况下的不同输气量情况进行了可行性试算,进而基于试算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管网改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经验证,软件计算误差满足要求;(2)在M管道某处增设压气站或在某些输气站场配置压缩机组;(3) M管网改进调整后,可以完成大部分的多线组合极限工况,真正实现“互联互通”的输气方案。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推进全国天然气管网早日实现“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24.
某出口型号交流电力机车牵引控制系统要求变流器控制逻辑具备接触器控制、牵引系统数据交互、变流器故障保护、变流器启动自检等功能。针对以上功能,基于MATLAB中的Simulink/Stateflow可视化编程工具进行牵引控制模型的搭建,遵循模块化编程理念,采用较少的程序代码编写实现复杂的逻辑控制模型,生成逻辑清晰的控制功能流程图,进行半实物仿真测试,增强控制模型的可靠性。通过该变流器产品型式试验检验,验证变流器控制逻辑的功能可以满足控制系统的需求。  相似文献   
25.
彭小强  高井祥 《煤炭技术》2015,34(6):104-106
利用滑动式切比雪夫多项式拟合卫星坐标,详细介绍滑动式切比雪夫多项式拟合原理,并通过实例对比分析普通的切比雪夫多项式和滑动式切比雪夫多项式拟合卫星坐标的精度。结果表明,滑动式切比雪夫多项式拟合卫星坐标的精度比普通的切比雪夫多项式拟合精度高,在插值端点处能够很好地克服振荡和跳跃现象。  相似文献   
26.
以艾叶挥发油提取率为考核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浸泡时间、料液比、提取时间等对艾叶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艾叶挥发油的共水蒸馏提取工艺,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艾叶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来评价其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艾叶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1.5 h、料液比1∶10(g∶mL)、提取时间4.5 h,在此条件下,艾叶挥发油提取率最高,为0.83%。当艾叶挥发油浓度为80 mg·mL~(-1)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39.12%。表明艾叶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7.
为实现对干湿联合冷却塔冷却特性、节水特性的综合分析,编制干湿联合冷却塔校核计算流程,基于Visual Studio开发平台,本文开发了干湿联合冷却塔冷却节水特性分析优化软件。通过对某在运干湿联合冷却塔进行冷却节水特性计算,验证了所开发软件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在消雾节水计算结果基础上,对标干湿联合消雾冷却塔验收测试规程,生成其成雾频率曲线、耗水量曲线、塔雾指数、冷却特性曲线,综合分析其消雾特性、节水特性及冷却特性,从而确定了干湿联合冷却塔的最佳运行工况。同时运用所开发软件对比分析了某冷却塔设计干段散热面积对其消雾特性、节水特性及冷却特性的耦合影响,并分析了百叶窗开度对干湿联合冷却塔性能的影响,为干湿联合冷却塔的运行优化和设计优化提供了工具性软件支持。  相似文献   
28.
针对基站柜式空调耗电量大的问题,创造性地使用基站分布式冷却的方式,达到精确送风,节能高效的目的.在应用实践中检验了分布式冷却系统实际节能量和应用效果,总结出分布式冷却系统应用场景和范围,为更大范围推广应用DCS分布式冷却系统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9.
高建民 《辽宁化工》2015,(2):191-192,196
通过分析水煤浆气化系统内各种水源的水质,提出将低压灰水作为气化系统内部的回用水源进行优化利用以减少一次水的使用量,通过设备改造、工艺操作优化等措施解决了系统内水循环利用后导致的悬浮物、COD、氨氮、总硬度等指标超标问题。  相似文献   
30.
针对压延铜箔在表面处理过程中光面易出现色差的问题,从设备、工艺、人员操作等方面进行成因探讨,并给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